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天气与产业经济

更新日期:2019-12-09 14:31
  近年,交替出现的冷夏和酷暑现象,引起经济学家对“天气经济学”。的关注,视天气为一种“财源”的观点在经济界和产业界正在得到认可。人们发现,冷夏往往给经济泼冷水,酷暑却有刺激个人消费、引导经济回升的作用。
 
  一、从商业服务业谈起
 
  商业服务业主都深有雨天顾客比晴天少的亲身感受。据一家商店统计,雨天的顾客至少要比平日少20%。另外,气温对消费行为影响也很大。例如,当气温达到22℃时,喝啤酒的人数大幅度增加;24℃时冰激凌开始走俏;一超过30℃,畅销品让位于爽口的清凉饮料。有位专家指出,在同一气温条件下,同一种商品的销售量不见得相同;因为起影响作用的还有另外一些气象因素。据他调查,在5月和10月气温都接近22℃的日本关东地区,5月份的果汁销售量为10月份的1.5倍;6月和7月份的气温尽管明显高于5月份,但销售量反而偏低。
 
  我们亲身的体验也是这样。在寒风飒飒的初冬,火锅店的生意火爆;在闷热的夏季,只有那些追求新奇的人们才进火锅店。难怪国外有一座酒楼,总是根据当天的天气预报及时调整菜谱。这样一来既迎合了顾客的口味,增加了营业额,又可以做到按需采购原材料,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
 
  日本洗涤剂业有一句老话:阳光一照3000吨。意喻人们多在晴朗的日子洗濯衣物,只要太阳高悬一天,就要消费3000吨洗衣粉(约8亿日元,合800多万美元)。同样在日本,盛夏气温每升高1℃,全国一天就多销售啤酒230万瓶。这类事例比比皆是,例如,据估测,盛夏时节日本空调器的日销售量增长4万台;究其刺激购买欲望的主导因素,不是白天的高温而是夜间居高不下的最低气温。
 
  二、天气的经济效应
 
  天气信息的经济效益的量化评价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考察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的一份资料。
 
  农业产量提高1%(英国)或2%(新西兰);
 
  森林火灾减少25%(法国);
 
  渔业捕获量因实现安全航行而提高2%(法国),因实行正常作业而提高3%(原西德),因准确选择渔场而提高1020%(原苏联);
 
  建筑业节省投资0.55%(原西德),其中大型建筑物节省0.7%(英国);
 
  航空业因选择最佳航线而节省燃料费3%(原西德);
 
  铁路得以安全运行,使总收入提高0.1%(法国);
 
  高速公路减免事故赔偿费0.1%(法国);
 
  海运业因避开险恶天气而提高收入5%(法国);
 
  电力因有天气预报的帮助而增加收入0.075%(原西德);
 
  在灾害方面,适时防洪使物资损失减少20—30%(原苏联)。
 
  综上所述,天气预报的作用显而易见。倨WMO估计,天气预报的经济效益可以高达气象业务本身投入费用的10—2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