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今春沙尘暴:为何数量多影响小

更新日期:2019-12-07 15:47
 5月过去了,北京摄影师老刘的愿望落空了。去年拍摄了大量沙尘暴图片的他,今年一直等着沙尘暴的到来,可是直到现在,也没有拍到一张“像样”的图片。
 
  去年,强大的沙尘暴接连出现,导致整个北方黄沙飞扬。在全国环保大会召开期间,北京城“尘土为云蔽日光,满城尽带黄金甲”,降尘33吨。
 
  今年呢?随着春天的结束,老刘倒是见着几次浮尘或扬沙,可沙尘暴的影子始终没有抓住。他在博客中写道:“北京的沙尘暴少了,春天的味儿又回来了。”
 
  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大气成分中心)的专家以翔实的数据告诉记者,今春我国北方发生的沙尘暴过程其实并不少,只不过强度弱、影响范围小而已。
 
  今春沙尘暴偏多但影响小
 
  今年3月30日至4月2日,强沙尘暴袭击了我国北方数省,在中国气象局监测站网中,有20多个站监测到强沙尘暴,30多个站监测到沙尘暴,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河南、山西、河北等省区都受到影响,甚至千里之外的上海及长三角部分地区在4月2日也出现了浮尘。
 
  不过,此次过程是大气成分中心预报部今年记录在案的唯一一次影响我国的强沙尘暴过程。除此之外,预报部记录下的还有8次沙尘暴,8次扬沙,共计17次。单论次数,这比常年平均偏多38%,甚至可以排在2000年以来的首位,但是今春人们为什么感觉沙尘暴反而少了呢?
 
  大气成分中心预报部副主任周春红说,今年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沙尘暴源区及临近的周边地区,强度弱,影响范围小,基本上是在哪里起沙,就在相邻的地方降下来,仅少数向下游大范围输送,下游地区因而受沙尘暴的危害较小。北京春季沙尘天气常年是9.7天,今春只有3天。
 
  虽然从2000年以来,我国沙尘暴进入非常活跃的时期,沙尘暴天气比上世纪90年代明显偏多,但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资料室副主任周自江认为,这仅仅是“一个小的波动”,沙尘暴总体趋势是在波动中减少。
 
  周自江研究了从1954年以来的50多年的沙尘暴资料。研究发现,沙尘暴并没有增多,相反它是在波动中减少。上世纪50至70年代沙尘暴是比较多的,进入8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90年代,沙尘暴减少。进入新世纪以来,沙尘暴进入非常活跃的时期,沙尘暴天气明显偏多,但总的频次并没有超过上世纪50年代的平均水平,属正常的波动。
 
  至于人们感觉沙尘暴多了,周自江认为,主要是因为现在人们开始关注生活质量和环境,对沙尘暴的敏感度提高了。
 
  天气气候是沙尘暴的主导因素
 
  去年,在北京“满城尽带黄金甲”时,央视名嘴白岩松在《中国新闻周刊》中忧虑地指出:“前几年沙尘暴少的时候,人们纷纷站出来说是治理见了效果,而今年频频袭来的黄沙让人们明白,治理并没有出现多大效果,我们还得看老天爷的脸色。”
 
  我们的确得看老天爷的脸色。因为大量的研究表明,天气、气候因素而非沙漠化因素是控制亚洲和我国沙尘暴发生的主导因素,人为活动造成的沙漠化面积的扩张也有一部分贡献,但不起主要作用,因为扩张的沙漠和沙地仅仅达到原有亚洲沙尘暴源地面积的6%~7%。
 
  周春红说,在沙漠和沙地存在的前提下,冷空气活动是最主要的气象因子。春季风力条件的变化是决定起沙活动增减趋势的最直接因素。近40余年中国北方春季气温明显变暖,冷空气势力减弱,大风日数减少,起沙活动发生的动力条件变弱。在这种天气气候条件下,虽然沙漠和沙化地有所增加,但是沙尘暴天气一直在减弱。
 
  是什么原因导致今春沙尘暴过程多,但强度弱,影响范围小呢?气象专家认为,主要是因为去冬沙尘暴源区降水偏多,北方气温偏高,冷空气活动弱但很频繁所致。
 
  科学的生态建设还需加强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沙尘暴的变化趋势怎么样呢?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主任刘洪滨指出,气候变化可以影响沙尘天气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一方面,中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明显上升,春季气旋活动减少和风速减弱,使得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无论是沙尘暴还是强沙尘暴事件均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另一方面,气候变暖加剧了干旱区及气候脆弱区的荒漠化,使这些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土地沙化更为严重,进而可能会导致沙尘暴灾害加剧。
 
  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抑制或减轻沙尘暴的危害呢?形成沙尘暴必须具备两个最重要的条件:一是沙漠、沙地,这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二是要有足够的风速让沙尘脱离水平移动而注入大气。虽然我们不可能阻挡空气的运动,但我们可以通过限制其物质条件来减轻沙尘暴的危害。这就是科学的生态治理。
 
  周自江认为,首先要用科学的方法。我国北方的生态是很脆弱的,水资源有限,生态治理一定考虑到水资源的分布,要考虑植物的物种和它的密度,不能一哄而上。如果种了几百万棵树,没有水资源给它补充,是不会存活的;如果过分地抽用地下水灌溉,树木可能会长几年,但是一旦地下水水位过低,也不会存活。
 
  其次,沙尘暴不是短时期就能消灭完的,可能未来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还会出现沙尘暴,所以我们治理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急功近利,比如今年种上树,明年要求它不刮沙子,这是不现实的,另外也不能半途而废,因为有些地方看不到效益了,可能就撤走资金。
 
  第三,整个生态环境,就要像人的机体一样,有自我修复的功能。我们在治理的时候,要根据荒漠化的程度,先从一些荒漠化较轻的地方开始,激发它的自我修复能力。
 
  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势在必行
 
  沙尘暴自古就有。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其成因主要是天气、气候因素而不是局部地区的沙漠化,因此彻底根治沙尘暴是不可能的。周春红说,与刮风、下雨一样,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就要以平静、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它。就目前而言,最主要的措施应当是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建立准确的沙尘暴预报预警系统,提前做好防灾工作,将沙尘暴天气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目前,中国气象局的沙尘暴监测站分布在我国北方,但在蒙古国南部沙源地,监测站点极其稀少。据统计,2000年以来,约56%的沙尘暴最初生成于蒙古国境内;在蒙古国和中国共同生成的大约占20%;起源于我国境内的只占24%。沙尘暴的影响和危害是无国界的,因此政府间应筹划双边技术合作,加大边境地区沙尘暴观测站网建设投入。
 
  沙尘暴数值预报是准确预报沙尘暴发生和移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自主研究开发的亚洲沙尘暴数值预报系统已经在中国气象局正式投入业务预报应用,从2005年至今在重大沙尘暴天气的预报预警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提高了中国气象局对东北亚地区沙尘暴天气的定量预报能力。今年,大气成分中心准确预报每一次沙尘暴过程,但是由于受沙尘暴观测信息、源区信息以及数值预报技术自身的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人们对沙尘暴预报预警信息的精度的需求提高,还需进一步优化数值预报效果,提高预报准确率,拓展预报产品的服务能力。
 
  在提高沙尘暴数值预报时效和准确率的基础上,还要建立预警服务信息发布者与决策机构及各用户之间有效畅通的途径,确保沙尘暴预警服务信息准确、及时、高效发布,从而提高防御和减轻沙尘暴危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