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保护气候——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更新日期:2019-12-07 15:12
  本世纪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人口爆炸性增长、资源过度开发、对能源尤其是对化学燃料需求猛增,不仅导致了全球性的资源匮乏、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而且还由于大量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卤素碳化物等温室气体排入大气而发生全球气候变暖。
 
  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浓度与工业革命以前相比,分别增加了30%、145%和15%。其中二氧化碳浓度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增加量为25%,并且,其浓度目前还正在以每年0.5%的速度继续增加。科学家根据二氧化碳排放量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有可能上升1℃至4.5℃。在气候变化中,平均温度哪怕是只改变0.5℃,都会对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产生很大影响。2℃的变化率,不用说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改变值。
 
  气候变暖固然有弊有利,但总的来说是弊大于利,特别是对农业,将可能造成土壤干旱、土壤侵蚀加剧、病虫害危害程度增高、农业生物物种衰退甚至灭绝、农业成本和投资增大等等。气候变暖还有可能导致水资源短缺、污染物浓度增高以及旱涝灾害增多。气候变暖还会使极地冰雪融化,从而引起海面水位升高,海岸带地区被淹没、海岸受侵蚀、地面下沉等等。在高纬冻土区,气候变暖会使土质松软,对建筑业有较严重影响。在上述几种温室气体中,卤素碳化物的增加还会消耗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使臭氧层保护地球上的人和其它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伤害的能力降低。
 
  从80年代以来,联合国大会对人类活动可能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相继就气候变化问题做出了许多重要决定,并成立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全球范围内对气候变化问题采取行动。
 
  保护气候系统的具体对策是减少各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保护森林、合理利用土地、合理利用能源等。
 
  显然,保护气候的行动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技术层面上,也就是说,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的范围内,而是应该让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来共同关心这个问题,因而有必要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更广泛、更具普遍性的认识论层面上建立全社会的气候保护意识。
 
  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古至今,一直吸引着众多的哲学家、思想家和自然科学家不断地进行思索和研究,同时它也是许多文学作品的创作主题。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哲学观,还是近代西方的“回归自然”论;无论是苏东坡的“侣鱼虾而友麋鹿”的玄想,还是梭罗(19世纪浪漫主义散文家和诗人)栖身森林、茅屋柴扉、与鸟兽虫鱼为邻的身体力行;无论是爱默生(19世纪哲学家、散文家和诗人)明确提出大自然具有“器用、美感、语言和教育”四种功能,还是梅尔维尔(19世纪小说家和诗人)在其名著《白鲸》中以主人公执意杀死白鲸最终自己却葬身海底来隐喻大自然的不可冒犯,似乎都在从不同角度宣讲着同一个主张:人类应该与大自然保持着亲近、均衡、调和与统一的关系。
 
  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在其《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深刻阐述过人类活动导致自然界的严酷报复,一些地区气候条件恶化,气候灾害出现,造成了难以逆转的恶果。
 
  辩证地、科学地、历史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当前保护气候的认识。保护气候的根本问题在于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一个涉及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涉及到子孙后代的重要战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