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夯实气象科学知识普及的基础

更新日期:2019-11-08 16:59

又到了世界气象日,各类科普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深受公众喜爱。但“狂欢式”的科普信息集中推送之后,公众的热情又将归于平静,人们会发现气象科普离满足公众对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日益增长的需求还有很长距离。笔者认为,需充分筑牢气象科普基石,才能使气象科普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健全机制,为科普作保障。在日本,科普由政府、产业界、学术界和社会民众共同完成,他们皆是科普的主体。我国正在加快构建“政府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气象科普工作格局,各级气象部门应抓住机遇推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共同参与气象科普工作,同时加强与宣传、教育、科技等部门合作,并与科研院所、高校、大众传媒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科普活动社会化。

  学校教育,牵住科普“牛鼻子”。日本地震科普经验值得借鉴。他们的做法之一是培养孩子从小掌握防震救灾技能,围绕幼教、初级和中级教育,编写了相应的防震课本,并列为必修课。我国也明确提出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完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重庆市北碚区大磨滩小学凝聚《气象谚语》(1987年)和《气象科技》(2005年)的校本教材精华,在2011年编印使用了最新的《气象科技活动》校本教材,并在全国校园气象站经验交流会上参与交流,进行推广。在国家层面,气象和教育部门应开展合作,真正推动气象防灾减灾知识进入课堂,形成完整气象科普教育体系。

  农村科普,抓住关键大多数。农村是灾害防御薄弱环节,农业是易受灾害影响的产业,农民更是易受灾害威胁的群体。要抓住农村人口这一关键大多数积极开展气象科普宣传。要为农村青少年提供更多接受气象科普教育和参加科普活动的机会,大力提高农村妇女和农村留守人群的科学素质,利用“互联网+”技术以智慧气象服务“三农”,积极开展气象科技进农村、关键农事活动期进田间等活动,使农业人口趋利避害。

  重点建设,以点带面做普及。全国气象部门依托气象学会建立起了一支较为专业的气象科普队伍,但力量依然薄弱,特别是基层科普人员多为业务人员兼职,难以保证有充足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要加快建设一支由气象专家、气象爱好者、科普志愿者组成的气象科普队伍。专家队伍由气象系统专家、气象防灾减灾相关部门专家、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等组成;气象爱好者队伍可由退休气象科技工作者、气象知识爱好者等组成;科普志愿者队伍可由在校学生、气象信息员等组成。要特别重视对气象科普工作者科普技能的培训,充分接地气,因时因地因人开展科普,注重趣味性、互动性和多样化,力争将气象专业知识以最贴近实际、最贴近生活、最贴近群众的方式展现给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