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长江中下游早稻须速防渍涝与相关病虫等害

更新日期:2019-12-05 18:40
  长江中下游早稻播种以来,虽在4月上旬育秧期遭遇“倒春寒”,引起部分烂秧死苗。但从4月下旬至5月下旬连续4旬气温偏高,降水、日照接近常年,在总体上有利于早稻返青分蘖与进入幼穗分化。但从6月以来,降水偏多,一些地方出现强降水,气温有所下降。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6月7~9日,江淮、江南北部和西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局部地区有大暴雨。6月10~12日,江南大部有大到暴雨,局部地区有大暴雨。13~15日,江南中北部还将有中到大雨过程,其中江南北部的部分地区有暴雨、局部有大暴雨。6月17~26日主雨带北抬至江淮、江汉,长江中下游沿江附近的部分地区降水100~180毫米,局地可超过200毫米,大部地区降雨量较常年偏多2~5成。江淮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左右。
 
  中国气象局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调查分析认为,目前早稻虽然长势较好,但大部即处于孕穗期,此间对温、光、水等外界环境反应敏感,未来要重防渍涝危害,又随着以后主雨带北抬至江淮、江汉,不仅纹枯病、稻瘟病可能发生,且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自南向北迁入增多,极易产生危害。因此,应尽早防范渍涝病虫等害。另外,随着杂交早稻面积的迅速扩大,现已占主要地位。由于持续阴雨,若在其孕穗(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遇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低于22~20℃的低温,就易引起部分花粉不育,使空壳率增高。此乃是发生在阳历6月6或7日即芒种节后的“芒种寒”,历史上约5年1遇。这样部分地区还可能受低温寡照胁迫。
 
  为此,专家建议采取以下相应的农业气象措施:一是防渍涝,注意事前疏通排水沟,以利于强降水发生后田间迅速排降。雨前田间只保持浅水层,这既有利于提高田间温度,又有利于强降水发生时减轻负荷。当然,防涝要与整体防汛(洪)水资源优化调度相向而行;二是加强纹枯病、稻瘟病、两迁害虫等预测,按农业部门整体防治部署,有针对性地综合防治。;三是部分地方若遇“芒种寒”,雨前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增强抗逆性;低温时要深灌沟塘水保温,以利于以后提高结实率。在后期要切忌过早断水,防根系和功能叶早衰,在增加千粒重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