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雨水节气罐罐肉习俗 雨水为什么要吃罐罐肉

更新日期:2020-04-01 09:51

 导语:雨水节气的传统习俗还是比较罕见的,现在大多都只存在于个别村落。其中,有一个习俗活动是吃“罐罐肉”,很显然,这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食品。那么到底雨水节气罐罐肉习俗是怎么样的呢?雨水为什么要吃罐罐肉?一起来了解。

  雨水节气罐罐肉习俗 雨水为什么要吃罐罐肉

雨水节气罐罐肉习俗 雨水为什么要吃罐罐肉

罐罐肉

  罐罐肉 汉族民间传统菜肴。流行于四川。其制法:将猪蹄等洗净去毛,用“沙罐”盛装,渗水约大半罐,放入黄豆或白米豆,加糯米少许夜晚将睡前,以柴渣、锯末等堆积,引火使其暗燃。放“沙罐”于中焖炖之。翌晨即熟,味香、软滑,为老年人食用佳品。是已生过孩子的女儿回娘家孝敬父母的必备礼品。

  四川地区深受道教文化影响,道家认为人的寿命都是有定数的,称为“大限”,子女们希望借助雨水节气自然生命萌发的意象来为家中的老人增福添寿,延缓他们的“大限”,这就叫做“接限”。

  “接限”的主角,是出嫁了的女儿。“雨水节”当天,女儿要带着丈夫一起回娘家给父母送礼,送上一段红红的绸带。红绸带有什么用?讲究在尺寸上:九尺九寸长,取“久久长寿”之意,祈求的是父母长寿;一丈二尺长,取“月月红”之意,祈求的是父母安康。父母接过红绸带,就作为裤子或围腰的带子扎起来。如果是农历的闰年闰月,礼物中还要增加一对竹椅,红绸子缠在椅背上,寓意着儿女已成家立业,父母可以坐下来安享晚年了。

  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雨水节”却是女儿们尽孝的节日,提醒人们永远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雨水节气罐罐肉习俗 雨水为什么要吃罐罐肉

雨水罐罐肉

  四川罐罐肉做法:

  首先准备泡泡肉,其实就是猪皮上比较肥腻的肉,当然可以依据自己的口味改变。

  炸猪油,煎完后得到一大锅高温油。

  将猪肉切成小块。

  将猪肉放入油锅里面进行油炸。

  炸熟捞出放进事先清洗好的罐子里,再在表面浇上一层油。冷却后密封罐,食用时打开即可。

  需要注意:肉一定要在油里面炸熟透,储藏在罐罐里面的时候油一定要把肉淹没(要不然肉就会变质了)。

  重庆罐罐肉做法:

  1、五花肉洗净切成大块(10cm*15cm),加适量盐腌10分钟左右。

  2、锅内放猪油,将切好的猪肉块放入油中炸熟。

  3、将炸好的猪肉放入事前准备好的土坛中,将油加入坛中,将猪肉完全淹没。

  4、将坛放在阴凉处,隔一段时间后即可食用(最好是一月以上)。

  5、在炸制过程中,可加入少量花椒粒,味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