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天气乍暖还寒如何养生 春季忽冷忽热养生4原则

更新日期:2020-03-27 20:31

 导语:3月之后,我国各地气温开始有明显的回升,但其实这样的回暖并不稳定,因为冷空气活跃,所以很有可能会在某一天突然降温,让我们措手不及。那么,天气乍暖还寒如何养生比较好呢?首先要从生活起居下手,以下春季忽冷忽热养生4原则一定要了解。

  天气乍暖还寒如何养生 春季忽冷忽热养生4原则

天气乍暖还寒如何养生 春季忽冷忽热养生4原则

天气乍寒乍暖养生

  衣:春捂秋冻注意保暖

  惊蛰时节尽管天气回暖,但气温变化比较大,尤其是晚上和中午的温差相当大,在穿着上要注意保暖,以“捂”为主。如果过早穿上单薄的裙装,暴露在外的肢体易受风寒湿气侵袭而出现麻木、酸痛、行动不灵等不适。

  食:清温平淡适当进补

  饮食宜清淡,少吃辣椒、葱蒜、胡椒等刺激性食物,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春天肝气旺易伤脾,所以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多吃大枣、山药等甜食以养脾,可做成大枣粥、山药粥等。另外,这个时节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可多吃生津润肺的食物。

  住:早睡早起赶走“春困”

  进入春天,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这就是民间常说的“春困”。专家称,这是人体生理功能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春天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常常散步缓行,在春光中舒展四肢,呼吸新鲜空气,舒展阳气,以顺应春阳萌生的自然规律,愉悦精神,增强体质,保持身体健康。

  行:运动不宜过于激烈

  春季是运动健身的最佳季节,但不宜太过激烈。可选择瑜伽、健走、慢跑、打太极拳等较轻松的运动。伸懒腰、散步可以消除疲劳,有助于健康。散步时可配合擦双手、揉摩胸腹、捶打腰背、拍打全身等动作,有利于人体疏通气血,生发阳气。

  同时,外出踏青、登山、郊游、放风筝都是不错的选择,不仅能呼吸到室外的新鲜空气,消除眼睛疲劳,还能保持颈椎、脊柱的肌张力,保持韧带的弹性和椎关节的灵活性。

  早春“春捂”有必要:

天气乍暖还寒如何养生 春季忽冷忽热养生4原则

春季养生

  1、衣服要递减 当冬季向春季转换时,人体防卫体系处于“冬眠”初醒之际,因此这一阶段不能急于一下子脱掉衣物,而应一件一件地脱,并根据不同体质,因人而异。

  2、“春捂”应“下厚上薄” 古人在长期的生活与劳动实践中认识到,寒多自下而生,因此中国古代养生家提出了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的主张,《老老恒言》也有“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之说,既养阳又收阴,与自然气候变化协调一致,可谓“天人相应”。这也与现代医学所认为的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为差,易受寒冷侵袭的观点相吻合。所以,春天还是以遵循“下厚上薄”为好。

  3、“春捂”要有度 “捂”带有一点热的意思,也就是说衣服仍应适当多穿一些。由于春风比冬风柔和很多,因此可以选择一些宽松的款式,既挡风,又透气。但绝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如果衣服穿得很多甚至“捂”出了汗,冷风一吹反易着凉“伤风”。一般来说,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超过15℃就要脱掉棉衣,否则就会超出身体的耐热限度,体温调节中枢就会适应不了,对健康不利。特别是对婴幼儿来说,过度春捂容易使婴幼儿出现“过暖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高热、抽搐、大量水样或血水样腹泻、吐奶,严重者可能发生昏迷、休克甚至死亡。这是由于婴幼儿新陈代谢旺盛,产热量高,如果“捂”过了头,就易诱发中暑。

  4、春捂要看当地气象指数。春季何时该捂,必须根据天气而定。一般说,春季早晚气温较低,可适当捂一会儿。而晴日的中午,气温一般都在10℃以上,此时便可适当减衣。只有当白昼气温达到20℃以上,且比较稳定,这时,肌体经过数周的调节,已经逐步适应了节气的变化,即便穿得单薄些也不至于患病。

  5、春捂重在下半身。初春季节,因着凉而患病的人很多,其祸根皆因“冷落”了下半身,而引发季节病或旧病复发,尤其是妇科,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病患者明显增多。每年冬去春来因爱美而受凉致病的女性急剧增加;下腹胀痛、月经不调、出血淋漓不尽者大有人在。这都是要“风度”不要“温度”而造成的恶果。所以,为了您的健康,春天还是捂住下身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