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旅游 >

素有“西南屏障”之称的贵州黔西南

更新日期:2020-09-27 17:21

素有“西南屏障”之称的贵州黔西南,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这里自然景观独特、神奇多姿,蕴藏着无限的诗情画意;天蓝地绿、空气宜人,被誉为天然“大氧吧”“大空调”;布依族、苗族民族文化荟萃、民风淳朴。自然似乎对这片土地格外偏爱,它得天独厚的景观和丰富的文化融合让这里成为“山地旅游胜地,户外运动乐园”。

层峦叠嶂的万峰林,群瀑飞流的马岭河峡谷,烟波浩淼的万峰湖,地质奇观双乳峰,抗战交通大动脉24道拐,是美丽黔西南与你的一个个约定,万峰飞瀑、漂流露营、田园诗画……

美丽黔西南,你怎么这么好看!

美丽黔西南,你怎么这么好看

马岭河峡谷 黔西南州委宣传部供图

关键词1:“网红”

网络似一双探索世界的“双眸”,在它的“注视”下,黔西南这片土地上历经山川日月打磨出的美越发迷人。

因易地扶贫搬迁热点登上央视的晴隆阿妹戚托小镇、《爸爸去哪儿》第五季取景地兴义市清水河镇雨补鲁村、电影《云下的日子》中出现的贞丰竹林堡、双乳峰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黔西南景点被新闻影视发现,将当地乡村旅游带动成了“网红打卡地”。

美丽黔西南,你怎么这么好看

双乳峰 黔西南州委宣传部供图

这里气候宜人、地貌瑰丽、民族风情浓郁,很快,北纬25°的黔西南就圈了一批“铁粉”,成为游客最喜爱的旅游“网红打卡地”之一。

黔西南这个“网红”之所以在全国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独得大家恩宠”自有其不容小觑的“硬实力”。

山地旅游让黔西南“红”起来。黔西南山地旅游资源丰富,为山地户外运动方面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境内奇峰、峡谷、飞瀑、云海、温泉、溶洞、天坑等丰富多样的地貌,适合开展登山、徒步、穿越、露营、山地车、滑翔伞等多种户外运动项目,这里不仅是世界锥状喀斯特地质地貌的典型代表,也是世界山地旅游胜地、户外运动乐园。

此外,黔西南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因为一次次精彩的盛会吸引世界的眼球。特别是从2015年起,黔西南成功举办的多届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更让外界对有着“户外运动胜地”之称的黔西南有了更多向往。

近年来,黔西南不断深度挖掘自然景观,提升村庄和田园等人文景观的生态游,将民族文化、人文景观深度融合于山地旅游中,发展人文与自然结合、民族与文化结合的山地文化旅游,依托特有的山乡山村山寨,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山地乡村旅游,借助大数据平台黔西南的在线旅游发展风生水起。

民俗风情让黔西南“红”起来。布依族的“三月三”“六月六”“查白歌节”“毛杉树歌节”;苗族的“二月二”走亲节、“八月八”风情节、“采花节”(又叫“跳花坡”);彝族的“火把节”,彝族的舞蹈“阿妹戚托”,布依族的“八音坐唱”、布依铜鼓十二则、布依戏等各种极具特色的民俗风情,黔西南不红都不行。

“红色足迹”让黔西南“红”起来。红色旅游也是金字招牌之一,晴隆“二十四道拐”曾是抗日战争中国际援华军需物资运输的大通道,为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北盘水吼山河震,敌岸陡峭插入云……”北盘江上花江铁索桥,记载着1935年红军过贞丰县的情景。

美丽黔西南,你怎么这么好看

二十四道拐 黔西南州委宣传部供图

关键词2:“氧吧”

黔西南最优异的“科目”就是它的空气质量。这里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低纬度、中海拔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常年平均气温在17℃左右。全年空气指数优良天数100%,负氧离子浓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PM2.5浓度含量之低名列全国前茅,是避暑旅游、康体养生的舒适旅游胜地。

2019年,黔西南凭借清凉舒适的宜居气候、避暑旅游服务等各项指标的出色表现,普安县获“2019避暑旅游十佳城市”;兴义市、晴隆县、安龙县获“2019避暑旅游十强城市”;兴仁市获“2019避暑旅游样本城市”。每逢节假日,全国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惬意享受黔西南这个天然“大空调”、生态“大氧吧”,春赏花、夏避暑、秋风清、冬温泉,四季宜游的黔西南“气候舒适、最宜人居”。

在清新怡人的空气、世外桃源般的清雅之外,当地温热的烟火气更能抓住你的胃,留住你的心。在黔西南,美食不仅充分利用当地的特产,而且还深深地打上了民族饮食文化的烙印。黔西南的味道,往往来自大山,进而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因为这里有独特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生态资源、厚重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民族风情,造就了黔西南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黔西南一天的清晨从“三碗粉”开始,兴义羊肉粉、兴仁牛肉粉、安龙凉剪粉不能少,贞丰糯米饭、晴隆辣子鸡、册亨“上房鸡,下江鸭”、望谟全鱼宴,更别说布依族 “八大碗”、五色糯米饭、鸡肉汤圆、刷把头、褡裢粑……舌尖上的黔西南绝对让你大饱口福。

关键词3:发展

黔西南的美始于“自然”,久于“文化”,终于“发展”。目前,黔西南充分发挥旅游扶贫效应,探索旅游扶贫利益联结机制,涌现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山地经济持续焕发新生。

在兴义万峰林景区,花海绽放,游客络绎不绝,观光小火车不断穿行,数十家蛋炒饭生意火爆……“这都是旅游带来的实惠!”前几年打工返乡的纳灰村村民罗益素夫妇开的乡村客栈近来经常爆满,让罗益素喜上眉梢。罗益素夫妇的喜悦,只是近年来黔西南州注重发挥旅游对扶贫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扶贫脱贫攻坚,让贫困群众更多地分享旅游发展成果的一个缩影。

美丽黔西南,你怎么这么好看

万峰林

黔西南州委宣传部供图

事实证明,旅游扶贫凭借其强劲的造血功能和巨大的带动作用,已经成为脱贫攻坚的生力军。数据显示,黔西南州旅游人数从2014年的1526.7万人(次)增加到2018年的6338.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112.1亿元上升到509.1亿元。

如今,黔西南正在着力发展全域山地旅游、推进旅游扶贫、加快全产业发展,围绕“旅游乘”做文章,推动旅游与山地农业、山地工业、山地城镇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山地旅游乘数效应,构建起以山地旅游为龙头的全产业发展体系,拉动了经济快速增长,更助推民族特色山地经济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提供了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