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巅的风有多大?
承重五到十公斤的三脚架居然瞬间被风吹到!
相机也摔落在地。
损失惨重!
电池盒摔裂只是小损失!大损失则是一只价值万元以上的24-70镜头前面变形,里面镜片脱落!
惨痛的代价,只为记录一下夏日的贺兰山不曾被众人所见到的美景。
代价虽惨痛,心却无悔。
厚厚的金属圈居然摔裂,可见力量之大!
下山时,苏美女说要不要把它放进博物馆?
但放进博物馆我拿什么干活呢?
我把它送到银川修理相机大咖陈师傅那里希望能起死回生。
结果,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在大咖的妙手下,摔裂的地方成功修复。
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
看样子不用将它放进博物馆了,还将继续被我“虐待”。
最惨重的后果已经讲完了,下面就说说此次贺兰山二夜三日的收获吧。
记录了贺兰山的春秋冬,唯独缺少贺兰山的夏。
记录了贺兰山的云海星空,唯独缺少贺兰山壮美的日出。
而且,最近著名的新智彗星每晚正空中划过,而我还未曾看到它的身影。
抱着这么多希望,上山的理由已经满满。
既然要拍这么多东西,所备的器材应该足够多才好!
三台机身、24-70,70-200,200-500三只镜头,笔记本、多块备用电池、拍鸟用的三脚架,顺便借用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御二专业版无人机,我的精灵四太沉了,还是带个轻便些的好上山。
最后单单设备一包就有40多斤,好在比去年的68斤轻了不少。
买了十个饼子装在塑料袋中上山。这十个饼子就是两夜三天的口粮。
上山时下着小雨,夏日的贺兰山满目苍翠,云雾缭绕中宛若仙境。
一路走走停停,期间趁雨歇的间隙用无人机拍了此时的贺兰山,这种景色我想不说或许没人知道这是宁夏吧!
比起以往上山的艰难,此次上山似乎轻松了不少。
或许是背的东西少了些,也有可能是走走停停的原因,居然没有怎么出汗就到了山顶。
这让我很意外!
虽然是盛夏7月,但贺兰山依然寒冷。尤其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更是寒气逼人。
裹着两层睡袋感觉依然在发抖。
伴着风雨声熬过一夜,4点多就到外面看看天气情况,看看能否有期待的云海、日出等景象出现。
雨,此时已经停了。但风却依然很大。
天是阴的,日出的时候依然没有放晴,看来云海日出的画面已经没有了。
9时许,阴沉的天开始逐渐放晴,云海开始翻腾,风依旧很大,寒冷!
我裹着一个睡袋在外面操作各种摄影器材,稍不小心身上的睡袋估计就会被风吹走!
看着满眼的流云,我尝试起飞无人机。
瞬间,无人机在没怎么操控下已经飞出去六百多米,而且还继续顺风远去,我的心跳随即加速:这要是飞不回来怎么办?
即便如此,我依然迅速在拍摄照片和视频,因为我知道此刻每一个画面都是经典。
在拍摄的同时,慢慢降低飞行高度、变换飞行模式,终于一点点将飞机飞到头顶。
当听到飞机的嗡嗡声在头顶响起时,我终于松了口气。
看着它平稳降落地面,我的心也放进肚子里。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拍摄各种角度的延时,从早到晚,一直到彗星升起、红色弯月升起、银河升起,一天如此美丽。
一日过去,又一夜过去。
贺兰山的变幻都在我的镜头中记录。
在新的一日来临时,云海已然不见,但漫天的云朵成为早晨的主角。
风,比前两日更大!
在我记录多种瞬间的同时,一阵大风吹过,三脚架随即倒下,最悲惨的一幕就这样发生。
想看看这个早晨贺兰山是什么样?
看看下面的照片吧,摔个相机值得吗?
夏日的贺兰山就这样记录完了,过程是曲折悲惨的,回忆是满满的。
但我依然期待下一次。
我相信贺兰山的美是千变万化的,是我永远都记录不完的。
最后,将这两夜三天浓缩一段视频,看看我们父亲山的千般变化,万种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