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交通 >

普通读者会从书中学到出行政策制订

更新日期:2022-01-17 11:08

城市发展,修桥建路,离不开出行预测这一基本的决策工具。从70年前诞生至今,出行预测的发展见证了客观严谨的科学方法在指导交通规划方面的巨大成功。但本文作者认为,出行预测既是科学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数学模型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公共政策制定的唯一考量。拔高它的科学性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正是问题所在。

 

撰文 | 聂宇(美国西北大学)

  

引 言

交通运输学界的前辈,David Boyce 和 Huw Williams 都曾站在各自专业领域的巅峰,见证了出行预测的诞生和成长。他们在荣退之后,总结反思,以全球视野,禀史家笔法,伏案十余年写就《城市出行预测:历史现状未来》这本奇书(后文简称《出行史》)

 

说《出行史》是一本奇书,是因为它兼收并蓄:既可作行业历史泛读,也是交通分析入门的精读教材。普通读者会从书中学到出行政策制订、规划实践的常识,也能找到满足好奇心的逸闻故实;专业人士则可通过此书整合知识体系,融会贯通,更上层楼。总结起来,《出行史》有三大特点:(一)对欧美出行预测发展史的比较分析;(二)兼顾出行系统分析中供给、需求两大分支;(三)持论公允,无夸张曲解,也不文过饰非。对应这三点,下文也分为三节。前两节讲历史,为出行预测立传,回顾模型的前世今生;第三节作批判,反思得失,展望未来。

 

出行预测简史

出行预测发源于1950年代的美国。其时战后经济繁荣,大量来自南方农村的人口涌入城市。受新增人口冲击,部分城市居民开始搬离市中心,向郊区转移。郊区化浪潮引发的职住分离,给道路交通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升级压力。1956年,埃森豪威尔政府通过联邦公路援助法案,迎接机动化挑战,拉开了州际公路网建设的帷幕,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如此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很自然地催生了对规划的需求。简言之,需要修多少路,什么样的路,在哪里修,什么时候修?这些问题的提出让联邦和地方政府中的有识之士意识到,要做好公路网络规划的决策,首先要搞清楚居民的出行需求,以保证道路供给与之匹配。因为规划面向未来,所以仅知道现状出行需求还不够,还需根据现状对未来需求进行预测,这就是出行预测的发端。出行预测从那时起到今天,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奠基阶段:1950s-1970s

1953年,Douglas J. Carroll 牵头在底特律开展了首次大规模城市出行研究。他把底特律地区分为两百多个交通小区,以家访调查为基础预测未来进出小区的出行总量,并估算总量在各小区对之间的分布,生成通常所说的出行表(或出行矩阵)。出行表最终通过一个简单的步骤加载到路网之上,用于预测和评价不同规划方案对应的交通流量、旅行时间和服务水平。可以看到,底特律研究已经形成了后来大名鼎鼎的四步交通规划法的雏形,除了方式划分,其他的三步,出行生成、出行分布和交通分配都已正式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