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交通 >

申城轨交新线路纳入文化元素

更新日期:2021-01-03 16:43

big (2).jpg

▲18号线一期沈梅路站内墙壁上的独特艺术设计。均本报记者 张伊辰 摄

最新开通的轨道交通18号线,工业风十足的站名墙铺陈出沿线各站点的历史底蕴;诞生于2013年的人民广场地铁音乐角,每逢周末便响起悠扬乐声,已带来700多场公益演出;陕西南路站音乐文化长廊、南京东路站“地铁之窗”等犹如一座座小型博物馆;“张大千和毕加索”“莫奈名画”等文化专列穿行于城市地下空间,成为流动的文化韵律……

地铁,不仅是交通工具,还是一座城市最直观的表情。目前,上海轨道交通全网络运营线路长度达771公里,运营车站数459座,城轨车辆和网络规模双居世界第一。专家表示,城市轨交公共空间是最贴近老百姓的艺术殿堂,也是最佳的文化宣传阵地。近年来,上海轨交站点审美布局和文化建设先行一步,从站点、车厢的设计源头嵌入文化艺术视角,让各种艺术元素在流动中交织出新体验,也重塑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格局。

轨交新线路纳入文化元素

“周回云水游丹景,眠沙泛浦最逍遥”。进入刚投入试运营的轨交18号线一期南段周浦站,一幅别致的站名墙映入眼帘。它采用浮雕工艺展现了:上海滩黄包车、留声机、烟斗礼帽和大胡子,石库门旁端坐一位身着优雅旗袍的女士,斑驳的画面传递出浓郁的老上海韵味。让站名墙讲故事,是18号线设计的一大亮点。“周浦是当年南汇经济最发达的集镇,清末民初时就有‘小上海’美称。”因此,设计者提取颇具代表性的上海元素,以此指代周浦站。

big (4).jpg

10号线二期国帆路站的艺术装置《010》。

big (3).jpg

10号线二期基隆路站的艺术作品《升腾·自贸》。

车站建筑艺术是最大的文化载体。上海轨交站点的艺术化设计视站点人文景观而定,与地面上的保护建筑、文化名人等相呼应,一站一景。同样在刚投入试运营的轨交10号线二期国帆路站,站厅有一个艺术装置《010》,展示“有无相生”的古哲思辨,现代文明进入数字和人工智能时代,0和1更是有着非凡的含义,1和0的组合契合10号线的数字,宛如天成。

最美交通枢纽上演“艺术快闪”

在莘庄南广场交通枢纽,来往行人可驻足欣赏一段数字艺术短片,随着人流经过,装置影像还会随之律动;这里的“艺术快闪”还包括江南丝竹非遗主题表演、童声合唱、阿卡贝拉等,犹如城市文化会客厅。这是闵行区将艺术元素植入交通枢纽并与行人互动的一次尝试,莘庄南广场也因此被誉为上海“最美交通枢纽”。2019年4月,闵行区就成立了“上海地铁闵行区境内站点文化宣传和公共艺术提升研究”课题组,对已运营地铁站,结合地理位置和周边历史传统、风土人情等特色进行考察,遴选多个站点进行艺术再造。

big (7).jpg

莘庄站正进行地铁上盖“空中之城” TODTOWN天荟项目全方位改造,也嵌入时间廊文化空间,将打造通勤路上的艺术欣赏新方式。

每次出行都是场“文化之旅”

2020年岁末,晚归的人发现,上海地铁里响起了央视主持人康辉的治愈系问候,黄渤、李佳琦、郎平等化身“晚安大使”,每晚20时30分在17座地铁站不定时播报,直至2021年元旦,以声音陪伴辞旧迎新。这个名为“晚安2020,在地铁里和你说晚安”的活动是由央视新闻、新世相与全国十大城市地铁共同发起的全民跨年公共文化活动。这也是上海地铁拓展公共文化体系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上海地铁不断探索与政府部门、专业院团、艺术机构以及社会资源之间的互动合作,集众家所长参与公共文化体系打造。上海交响乐团、上海京昆沪越淮评弹六大戏曲院团纷纷将优质演出送入地铁;在新天地站、南京西路站打造“党的诞生地”红色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