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健康 >

坊间传闻喝水致病的说法,究竟是不是真的

更新日期:2021-03-19 18:56

  水和氧气一样,对人体都是必不可少的。以成年男子为例,体重的70%左右都是水,分布于所有的组织、器官和体液里。

  正因为水对人如此重要,因此它也是一个健康谣言的“重灾区”。

  今天,我们就好好看一下,关于喝水的这些“讲究”里,科学的到底有几个。

  一、关于水的几个谣言

  1、千滚水、隔夜水的亚硝酸盐含量高,会致癌?

  错!

  据说,千滚水(反复烧开多次的水)和隔夜的凉开水里,硝酸盐会被细菌分解成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是一种大家耳熟能详的致癌物,还会导致人体组织缺氧,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心慌等症状。

  于是,千滚水和隔夜水背上了致癌的坏名声。

  事实真是如此吗?

  首先,自来水中确实含有亚硝酸盐。

  这是因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氮气,会有很小一部分溶解在自来水里,在一定的温度、大气压等条件下,会经过一系列的复杂化学反应,进而产生硝酸盐。

  水放的时间久了,硝酸盐也确实会慢慢变成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是世界卫生组织“钦定”的致癌物质。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但另一个事实是,千滚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极少。

  有研究指出,开水放置24 小时后,亚硝酸盐含量约2.37微克/升;继续加热1分钟后,含量再次升高至2.76微克/升。

  自来水反复煮沸高达8次后,亚硝酸盐含量也仅为3.38微克/升。

  一壶水(以1L容量计算)里所含亚硝酸盐的量,恐怕都不及一根火腿肠亚硝酸盐含量的1%。

  根据国家规定,火腿肠中亚硝酸钠的最大用量为0.15克/千克[2],1克可是等于1百万微克!

  千滚水与火腿肠的亚硝酸盐含量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

  喝千滚水,要想喝到致癌或中毒,恐怕你得有个集装箱那么大的胃,同时一口气要喝个以“吨”计算的水量。

  让我们一起再背诵一遍“辟谣真言”——“抛开剂量谈中毒,都是耍流氓”!

  至于隔夜水,目前也没有“随着存放时间延长,亚硝酸盐含量增加”的证据。

  这一点也很好理解:你买的瓶装水、桶装水不知道放了多少天、隔了几个夜,难道都会变成“毒水”吗?

  但需要注意的是,水需要保持干净、避免污染,如水中污染了食物杂质,在储存过程中不但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增加,还会引起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带来食品安全危害。

  2、水垢对身体不好,喝多容易得结石?

  水垢与结石风马牛不相及。

  不少人认为,水垢是水中的有害物质。常喝带水垢的水,可能会导致结石。

  因此,喝水就要喝瓶装纯净水,或是经过过滤处理的自来水。

  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水垢。

  水垢又称“水锈、水碱”,是指硬度较高(含钙、镁离子较多)的水,经过加温、煮沸等过程之后,导致这些离子发生化学反应,自身被“析出”(也就是从溶解于水的状态“显出原形”),然后附着在加热的锅、壶等容器内壁。

  水垢一般是白色片状或粉末状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镁、硫酸钙、硫酸镁、氯化钙、氯化镁等以钙、镁为主的化合物。

  钙、镁是人体必需元素,含有水垢的水一定程度有利于人体机能。

  水垢更多的是给人带来视觉与味觉不好的感受,水垢进入胃后胃酸把水垢分解,没有分解的水垢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并不会因为水垢让身体产生结石,结石主要是喝水少、食物草酸或蛋白质过多以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因素引起的。

  一些人担心水硬度太大对身体不好,长期喝纯净水对矿质营养平衡并不好。

  如果出差地或旅行地的水质硬度较高,可以在水烧开后静置一两分钟,然后饮用,可有效改善水的口感[3]。

  那么问题又来了,怎样判断水的软硬呢?

  这里要介绍一下TDS数值的概念。TDS是指,能够溶解在水里的各种固体物质总量,单位毫克/升(mg/L)。

  《健康的水》作者马丁福克斯给出的理想硬度是170mg/L,高硬度水定义为300——1000mg/L[4]。

  3、渴了才喝水,还要一次喝饱,这样才健康?

  错!

  很多人平时不主动喝水,而是认为人体缺水的时候,自然会“释放”口渴的信号,这时候再喝水,并且开启“狂饮模式”,才是对身体负责任。

  这种补水的方法是不对的。

  在解释原因之前,我们先讲讲口渴这种感觉是怎么产生的。

  正常人体的体液中存在很多成分,比如糖类、脂肪、蛋白质,以及各种微量元素,这些成分会产生所谓的“渗透压”。

  什么是渗透压呢?

  当人体缺水时,各种体液(比如血液、组织液等)都会浓缩,使得上面这些物质的浓度升高,就会导致渗透压升高。

  渗透压越高,体液里各种成分对水产生的“吸引”能力就越大。

  人体的下丘脑有个叫“视前区”的结构,它能感受到上面的变化,同时释放信号——“口渴啦,要喝水”。

  这个信号会经过神经传导系统,递送给我们的大脑司令部,并下达命令给身体,采取“不让自己这么渴”的行动,比如喝水、喝茶、喝奶茶,来缓解这样的不适感。

  随时划重点:选择喝什么,对于能否消除口渴感,有着天壤之别。

  选择低于人体体液渗透压的液体,就是所谓的低渗液体(比如淡茶、矿泉水,凉白开等),有助于快速解渴。

  如果喝的是等渗甚至高渗液体(比如齁甜的果汁、奶茶,或炖煮N小时的高汤等),就会越喝越渴。

  回归正题,从前面的介绍不难看出,人体产生口渴感的过程相对缓慢,要经历缺水—体液浓缩—下丘脑汇报—大脑发命令—喝水等步骤。

  当你感觉到口渴时,体内的细胞其实已经缺水到了一定程度,因此千万别等到口渴了才喝水。

  另外,口渴时大量饮水也不利于健康。大量水分进入血液中,血容量会迅速增加,加重心脏负担;还可能会造成反射性出汗,导致失水更多,出现越喝越渴的现象。

  4、喝纯净水易缺钙,导致骨质疏松?

  补钙的主要来源是食物!

  有些人说,常喝纯净水会导致缺钙,出现骨质疏松,事实真是这样吗?

  还是先来介绍一下,什么是纯净水。

  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通过反渗透、蒸馏等技术手段,就能制备成纯净水。

  它最大的特点在于离子含量低、水的硬度低(与含各种离子的矿泉水不同)。因为它几乎不含矿物质,因此用来烧水的话,也不会形成水垢。

  不过,反渗透膜既能过滤掉水里的有害物质,也能将有益的矿物质(比如钙离子)统统干掉,变得很“纯净”。

  喝纯净水主要是无法给人提供多种微量元素。

  事实上,人体对钙的主要获取来源是食物,而非喝的水。相较于成年人几十公斤的体液量,我们每天喝下去的1500——2000毫升水,只占很小的比例。

  这一点饮水量不太可能影响体内的钙离子浓度。长期喝纯净水主要是水中的多种微量元素无法记得得到补充。

  而即便从食物中摄取了足够的钙,也不意味着一定不缺钙,因为钙的吸收还与维生素 D、激素水平、年龄、光照、运动等因素有关。

  总而言之,目前的研究证据表明,喝纯净水与缺钙没有必然的联系[6]。

  5、瓶装饮用水含防腐剂?

  错!

  不少人认为,瓶装饮用水里加了防腐剂,所以才能长时间存放而不变质。

  但细心的你可以看看外包装上的成分表,除了水以外,并没有列出任何添加剂。

  事实上,瓶装水中也没有必要添加防腐剂,因为它们会经过过滤、杀菌等处理,在无菌状态下罐装、密封、运输,并不需要添加防腐剂。

  且全程接受国家检验检疫部门的监督。

  因此,只要外包装密封完好,外界的微生物就无法进入,就是安全的。

  当然,如果瓶装水开封了,空气中的微生物就会进入水中。尤其喝过的水在接触过口腔后,会沾上细菌和食物残渣,并开始生长繁殖。

  时间越长,水发生变质的风险就越高,不建议继续饮用。

  二、人为什么要喝水?

  说了这么多关于水的谣言,核心都围绕着一点——水对人的健康太重要了,所以才会有这么多形形色色的说法。

  那么,人为什么要喝水呢?

  1、水可以调节体温

  水的蒸发会带走热量。蒸发少量的汗水,就能带走大量的热量,这样可以将体温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同时,人体通过血液的循环流动,来调节、平衡全身的体温。

  小贴士:在夏天或高温环境中活动时,人体会流失大量的汗液,并带走身体里的一部分钠离子、钾离子等,所以此时应选择补充含有充足电解质的矿泉水。

  2、水是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中介”

  人体内的各种代谢物需要溶于水后才能发生反应。此外,水促进化合物变成离子状态的能力非常强大,有利于体内各种代谢活动的进行。

  小贴士:缺水对人体的新陈代谢非常不利。正常成年人的体重约为60公斤,每天对水的需要量约为1800——2400毫升,相当于4——5瓶500毫升的矿泉水。

  读到这里不妨想一想,自己每天的水喝够了吗?是不是很吃惊,原来每天都亏欠自己身体这么多的水。

  婴幼儿生长迅速,新陈代谢旺盛,排出的代谢废物较多,再加上肾脏功能还没发育完善,对尿的浓缩能力差,导致排尿量也相对较多。

  因此,婴幼儿的需水量比成年人高约 2——4倍。

  3、水的润滑作用

  水的粘度小,是体内关节、韧带、黏膜、肌肉以及内脏器官的良好润滑剂,减少各组织器官的摩擦面损伤。

  比如,口腔、食管内的唾液,可以帮助我们吞咽和消化食物。

  小贴士:定时、分次、适量补充水分,有利于稀释消化液,使消化道不那么“干燥”,从而顺利进食,并帮助脏器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三、关于喝水,这些事情要记牢

  首先,每天早晨起来空腹时,可饮一杯水。

  这是因为,经过一夜的睡眠,呼吸、皮肤蒸发、尿液形成都会流失大量水分,使体内处于相对的生理性失水状态。

  此时需要饮用适量的水,及时补充体液。

  其次,吃饭前约1小时,建议喝 300毫升左右的水。这可以促进身体分泌足够的消化液(比如唾液、胃酸、肠液等),来完成接下来的消化重任。

  正常成年人每天大约分泌890毫升的消化液。饭前喝杯水,水在胃中停留2-3分钟,便进入小肠,1小时左右就可补充到全身组织细胞,确保身体可以有足够的水来“制造”消化液,进而增强食欲和消化吸收功能[5]。

  需要注意的是,不建议选择高渗的液体,比如浓茶、高汤等。原因是,高渗液体反而会带走一部分水,引起细胞脱水。

  尽量喝凉开水或温开水,少喝冷水和冰水。

  因为冰水会从口腔、消化道内吸收很多热量,使内脏器官突然遇冷,胃黏膜表面的血管收缩,进而影响胃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

  饮水时宜少量、速度放慢,切忌大量狂饮,否则会冲淡胃液,反而使消化能力下降[6]。

  最后,睡前建议补充适量的水。七八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水分会通过呼吸、出汗等慢慢流失,造成血液黏稠度变高。

  老年人睡前喝1——2杯水,可以稀释血液的黏稠度,有助于减少心肌梗死、心绞痛、脑血栓等疾病的危险。

  糖尿病人睡前补充一定的水分,有利于控制血糖。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睡前喝水一定要适量,否则会导致起夜增多,影响睡眠质量。

  对于患有心脏病的人来说,可能会引起心衰;对于肾脏功能不好的人,包括严重肾衰竭或进行透析治疗的人,由于肾脏对于水的调节功能本身就有障碍,大量饮水后就更难以排出了,也可能诱发水肿,甚至心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