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钙”在中老年人的圈子里讨论相当多的,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降低,身体里的钙元素也会慢慢流失,及时补充钙元素能够预防骨质疏松。
但是也有不少观点认为中老年“补钙”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那到底要不要补钙呢?
正方观点
补钙有益心血管健康
有研究表明,补钙可抑制脂肪吸收,增加高密度脂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比值,减轻体重的作用,有助于降低血压。还有研究显示,补充维生素D能够起到心血管保护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肾素的分泌,从而在降低血压、改善血管顺应性、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抗炎等方面发挥作用。
因此,长期以来,医学界一直提倡中老年人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外,也可以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血压等作用。
反方观点
补钙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奥克兰钙研究(Auckland Calcium Study)显示,那些希望通过补充钙剂预防骨质疏松症老年人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可能增加。后续的荟萃分析证实,老年人补充钙剂,无论与此同时补充或者不补充维生素D,都有可能增加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另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含或不含维生素D的钙补充剂也会导致绝经后妇女心血管事件危险。
小结:是利是弊,仍需进一步研究!
2018年1月10日发表在《骨与矿盐研究杂志》(JBMR)上的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队列数据显示,与未使用补充剂的成年人相比,补钙或维生素D,或者联合补充的成年人,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或心血管事件住院风险并未增加。
2016年美国骨与矿物质研究学会(ASBMR)的一项汇总分析显示,补充维生素D和钙在降低骨折风险方面的获益要远远超过对心血管的危害,但潜在心血管风险的证据并不确定。澳大利亚悉尼Garvan医学研究所的Nguyen指出,在服用维生素D和钙补充剂的患者中,心肌梗死或缺血性心脏病或卒中的风险并不确定,认为其既不会增加也不会降低风险。
那么该如何正确补钙?
2021年,《中国脆性骨折术后规范化抗骨质疏松治疗指南》推荐:钙的总摄入量(饮食+补充剂)不超过2000mg/d是安全的。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病患者宜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合理摄取钙或服用钙剂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1
选择食物补钙
尽量选择通过食用高钙食物的方式来补钙,像奶、豆制品、绿叶菜、坚果这些食物钙含量都较高,可以适当增加这些食物的摄入。
2
正确选择补钙剂
饮食摄入钙元素不足可以适当选择补钙剂,首选钙源好,符合国家标准,以药准字号的钙剂。同时记得一定要看元素钙含量,所有钙剂中,碳酸钙元素钙含量高达40%,吸收率相对较高。
3
补钙同时补充适量维生素D
维生素D转化成有活性的维生素D之后,可以极大地促进钙质的吸收。
总之,补钙不危害心血管健康,但也非多多益,应结合具体情况而定;另外,我们最推荐食物补钙。
文章来源于网络,由小编整理,仅用于交流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