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健康 >

一张“消解痰核”的小方子!

更新日期:2020-12-26 15:52

前几天,我的一个老同学跟我联系。他知道我在搞古今单验方的研究统计工作,就问我一个事儿——

有没有能治疗痰核的小方子,可以供他参考。因为,他的后颈部,有一个疙瘩,不软不硬、不红不肿、不疼也不痒,但是总也下不去。

他也是学中医出身的,知道这玩意儿可能是所谓“痰核”。于是,向我要办法。

我想了想,脑海中还真就存了一个。

现在,我用文字形式,将它说给我的读者。

到底啥是痰核?中医理解,就是痰湿聚结成核。就是说,你的身体有痰湿,它们凝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包块。

这东西,很多人身上都有。一般来说,多出现在颈部、四肢、背部等地方。它通常是不疼不痒,不红不肿,不破溃的。有些人,长在后背上,好多小疙瘩,洗澡的时候被别人发现,他自己都不知道,没知觉。有的人讲,这个东西就是现代医学所谓脂肪瘤。这么说也有一定道理。

关于这痰核,我以前看到过这么一张医案和验方。

它的主人公,是刘惠民老先生。

这个人,生于1900年,卒于1977年,山东沂水县人,是当代的中医临床家。早年,他曾经在张锡纯所创立的沈阳立达中医院工作,是中国最早的中西医结合临床领域的实践者、开拓者之一。后来,他又历任山东中医学院院长、山东中医药研究所所长等职。

有这么一次啊,大概是1953年的3月,刘师接待一个男性患者,年49岁。他什么毛病呢?就是痰核。而他这个痰核,长的地方特别不好,不好说,就是在宗筋之上,你懂的。

而且呢,这包块,左右各一,左侧结节如黄豆粒,右侧如杏核大小。这两个小包块,你要是按下去,不疼,或者说只有轻微疼痛,皮肤表面也没有异常。但要命的是,每当患者阳气兴发之际,包块处就传来疼痛感。这可要了命了。

刻诊,见患者面色略黄,舌苔薄白,脉象弦细。

怎么办呢?思来想去,刘师给出了一个主意:

准备中药橘红30克,清半夏24克,橘络18克。三味药一起捣成粗末,放在250毫升的白酒里,密封,浸泡7天,每天摇荡数次。之后,过滤,取药液,加蒸馏水500毫升,入砂锅内煮沸数分钟,待冷却后,加入碘化钾5克,溶化装瓶。

用的时候,先摇荡,然后每次服用2毫升,加水3毫升稀释,早晚饭后各服用1次。服用之后多喝开水,服药一周,休息2天。在身体没有不良反应,基本适应以后,可以每天服用3次。

医案记载,患者用这个办法,一瓶药吃完了,硬结缩小、软化,痛觉减轻。两瓶服完,左侧硬结消失,右侧缩小80%。到最后,几乎全部消失,生活无碍,恢复正常。

这张医案和方子,记载于刘师的医案里。刘师离世都40多年了。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老早年,沪上中医泰斗董建华先生,曾编著《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刘师的这张配伍和验案,就收载于其中的第一卷。感兴趣的朋友,您可以找来阅读。

这个办法,我说给我的同学。我们认为,基本步骤还是相对清晰、容易操作的,只不过最后的那5克碘化钾,我们认为可有可无。碘离子确有一定软化结缔组织的作用,但是如果不用的话,也不该有什么太大影响。因为这里头,主要还是用到了橘红、半夏、橘络这三味药。

其中的橘红,是一种中药材,乃是芸香科植物橘以及栽培变种的外层果皮。善于燥湿化痰,理气宽中。它是行气消痰的一味药。

其中的橘络,也是一味药,是橘皮内层的筋络,善于宣通肺络,理气化痰。

其中的半夏,自不必说,乃是化痰燥湿的常用药。

这三味药配合起来,就有卓越的化痰、理气、通络之效。痰核因为痰浊聚积而成,在这三味药面前,自然就容易化解了。如果加上白酒的辛温通散之性,效果更好。

所以说,这个办法,治疗痰核,还是比较靠谱的。当然,痰热证属湿热的,要慎用了。尤其是皮下疙瘩存在日久,皮肤摸上去开始有点发热、红肿,压迫后疼痛明显的,更要慎用。阴虚体质、容易上火、体质偏热的人,慎用。